主播福利 成功举办2025年暑期国际课程周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拓展国际视野,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让更多学生在校期间能参与国际交流学习,我院按照学校国际处要求,于2025年7月8日至18日举办了为期十一天的2025年“暑期国际课程周”。本次活动吸引了全校400余名师生参加,学院特邀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开设了4门课程,课程内容涵盖智能铁路基础设施、先进控制理论、电力电子前沿技术以及电机与电力系统控制等多个方向,理论讲授与工程案例相结合,课堂讨论热烈,互动频繁。
本次暑期国际课程周以专题讲座为主,辅以案例分析、现场问答和师生小组讨论,既有理论体系的系统讲解,也穿插大量工程实践与数据分析示例。在课程安排上,TITS副主编、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 Alfredo Núñez教授主讲《智能铁路基础设施》,对铁路资产管理与现代监测技术进行了概览,并结合荷兰铁路的工程实例,展示了物理模型与数据分析在提升铁路安全性与维护效率中的应用。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ASME会士、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 Ya-Jun Pan 教授主讲《先进控制理论与设计》,对状态空间建模、稳定性分析及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等核心内容做了精要讲解,并用实际工程示例说明了理论的应用。
电力电子专题由四位教授分别从不同侧重点展开。IEEE电力电子学会前主席、丹麦奥尔堡大学的Frede Blaabjerg 教授在《电力电子:新兴应用》中指出了电力电子在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电动交通等领域的前瞻性应用方向;丹麦技术科学学院院士、奥尔堡大学的Huai Wang 教授的讲座聚焦《电力电子器件与系统可靠性进展》,着重介绍了可靠性设计、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的研究成果与工程挑战;TTE区域编辑、TPE副主编、奥尔堡大学的Pooya Davari教授在《电力电子中传导电磁干扰建模与抑制》中从 EMI 建模出发,介绍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抑制策略与工程实践要点;IEEE 会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Udaya K. Madawala教授在《无线功率传输技术:基础与前沿进展》中回顾了无线功率传输的基础理论,并讨论了线圈结构与补偿建模的最新突破;
在电机与电力系统控制方向上,四位教授分别带来的讲座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兼顾工程标准与前沿趋势。IEEE 会士、卢森堡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Pedro Rodriguez教授在《网格形成型变流器:基础、控制原理与标准》中阐明了网格形成变流器作为“虚拟电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实现机制与标准要求;TPE副主编、韩国亚洲大学的Kyo-Beum Lee教授以《电机驱动系统控制》为题,深入讲解了现代电机驱动的控制策略与性能优化方法,并结合电动车与工业驱动的典型应用展开讨论;FIET会士、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Yihua Hu教授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本质安全性研究》则着重分析了动力系统的故障模式、可靠性评估与安全设计方法;IEEE 会士、南京师范大学的Peng Wang教授在《现代电力系统与技术变革》中探讨了分布式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智能化等带来的技术革命及其对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影响。
参训师生普遍表示,本次暑期国际课程周显著拓宽了专业视野并带来了多方面的实质性收获。学生反映通过专家讲解与案例展示,理论框架与工程实现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清晰,尤其是在可靠性设计、EMI抑制、网格形成控制与智能铁路监测等方向获得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次课程负责人,学院国际化主管黄德青教授指出,此类国际化、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氛围,也为学院长期的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资源。